“万顶中心螺髻青,人家盘绕住泰平。鹤汀凫渚虽烟雨,长有渔歌牧笛声。”元代香山知县黄棠笔下的香山八景之“长洲烟雨”,也归于中山市西区大街后山社区的浪漫。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东临岐江、西靠马山,后山社区自长洲社区分解而来,两者同根同源。钟灵毓秀,这片有着近700年前史的土地,走出了一批又一批华裔华人与港澳同乡,其间以近代闻名报业家、小说家黄冷观之子——香港闻名教育家黄祖芬和闻名书法家黄苗子为代表。超越千名的华裔与港澳同乡,在后山社区深沉的文脉长河和展开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马山静默数百年,岐江河弯曲穿行,诉说着后山社区白云苍狗的改变。作为中山市最大的旧城连片改造项目,跟着马山旧城改造项目的推进,后山片区将兴起为中山新地标,再现岐江商贸富贵。
青山一道同云雨
后山社区于宋末开基立村,自古隶归于长洲社区。
南宋时期,后山片区地处香山县仁厚乡辖下的海岛,这个海岛也是长洲村所在地。史料记载,南宋景定三年(1262年),新会县杜阮村进士黄宪受命到安南(今越南),归途遇飓风,漂至香山,回京复命后辞官迁居于长洲村,成为长洲、后山社区黄氏鼻祖。在后山社区户籍姓氏最多的黄、梁、李、刘、何五大姓中,以黄姓居多。
清道光年间,长洲村设东堡、西堡、北堡、松柏堡、石台堡、后山堡。其间,东堡、后山堡与后来的后山社区同宗同源。1951年,长洲村划分出东村、后山村,连同上闸、下闸、新沙街共5个自然村组成后山乡。后经几回兼并、分解,至2002年,后山、长洲两村改称社区。
地处岐江边,兼容并包的后山社区自古人才济济,是中山闻名侨乡。后山经联社社长黄鉴培介绍,清末民初,为谋生计,很多后山人脱离家园、远渡重洋。据统计,到2024年,仅在港澳地区的后山同乡,就有上千人。
一衣带水难相忘,游子情深深似海。故土住在了游子心里,华裔和同乡的寄予,回到了故土。散步在后山社区,尽管现代都市形状随处可见,但前史激流中的侨史、侨迹,仍然镌刻在韶光里。
华裔华人与港澳同乡的力气,描绘着后山社区现代根底设备的雏形。黄鉴培介绍,20世纪80—90年代,在港澳同乡、华裔的捐资和村委自筹资金下,后山村先后建成后山小学、后山颐老院和后山幼儿园。其间,后山小学和后山颐老院更成为广东省侨捐项目。在海外侨民和港澳同乡的推进下,后山社区完成了“幼有所教、老有所乐”。
在后山华裔华人和港澳同乡留下的前史印记中,尤以黄家祖屋最为典型。
黄家祖屋,即中山市西区大街后山大街61号民居,建于1928年。这是一座典型的具有中西风格的侨房:两进带后斗,为经典的砖木结构。走进细看,仍可见门廊檐板木雕人物、瑞兽、花鸟图画绘声绘色,一个世纪前制作房子的一砖一瓦,街上的情面习俗,仿若就在眼前。2012年,黄家祖屋被认定为不行移动文物。
山河常在,人尤情深。阅历漫长年月,一段段侨史,在后山社区的侨迹中、在后山人的口耳相传中,娓娓道来。
弦歌不辍门生艳
教育千秋业,树人万世功。沉淀于后山社区深沉的人文见识,从中走出的华裔和港澳同乡中,尤以教育家最为闻名——香港闻名教育家黄祖芬、澳门濠江中学原校长黄健,本籍皆在后山社区。
“这是黄健新居修整后,咱们第一次来。”2024年5月的一个午后,黄健侄女黄创红姐妹四人,来到后山大街74号的一栋修建,站立良久,难掩激动。
这是修葺一新的黄健新居。近年来,黄创红姐妹敞开了一份新的作业:把叔父黄健的业绩整理出来,自费印刷,用这样的方法把这位教育家的故事传出去。
桑梓情深,润泽后山。
黄健生于1906年,其父黄佩秋是烟洲小学前期校长。受爱国思潮影响,黄健很早开端参加革命活动,在展开抗日宣扬的一起,兴办教育事业。1935年2月,黄健正式接办濠江中学暨隶属小学。1947年,濠江中学由黄健夫人杜岚主管。
无独有偶,同一时期在香港教育界发生重要影响的,还有别的一名教育家——同从后山社区走出去的黄祖芬。
黄祖芬,长洲后山村人,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7月1日出世,为报业家和小说家黄冷观的长子。少年时期,黄祖芬到香港入读英文书院,随后考入师范学院进修。1933年起,黄祖芬到其父所兴办的香港中华中学任教。1938年1月黄冷观逝世后,黄祖芬接任校长,终身努力教育事业。
除了黄祖芬,其弟黄苗子,也是从后山走出去的闻名漫画家、书法家、美术史家、美术评论家。他广泛吸收各种书法传统,将古篆字、画像砖、石刻瓦当等传统文明艺术精华与绘画构成的方式感奇妙结合,独成“苗子体”书法,以篆隶最为精彩。
1992年,黄苗子久居澳大利亚。但故土的展开,仍然触动着游子的心。2006年重修村志之时,黄苗子不辞美意,题字《长洲村志》四个大字。翻开内页,澳门濠江中学原校长杜岚为村志所作题词,仍然在鼓励着后山、长洲人:承继优秀传统,培养一代新人。
后山的一草一木,是华裔华人和港澳同乡的挂念;而身在海外和港澳的同乡,相同是后山人的挂念。
重阳将至,澳门中山西区联谊会会长黄敏涛又将收到一封来自家园的约请函。本来,为感念华裔华人和港澳同乡所作奉献,后山社区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约好:每当清明节、后山四月八、白叟节、重阳节前后,必定提前寄出家园约请函,约请港澳同胞和华裔回家看看、共叙乡情。
这是一份厚重的约请。常常接到约请函,黄敏涛定然极端注重,组织大批后山籍的澳门同乡回来家园聚会。“咱们每次发请帖给他,他都会活跃组织澳门同乡回家园,一般是组织60人。”谈到黄敏涛,黄鉴培拍案叫绝。
多年来,黄敏涛一向心系家园展开,先后为后山捐献约百万元,用于家园展开。尽管身在澳门,但黄敏涛时间挂念着家园、重视着家园的展开,大力支撑家园的白叟福利和教育事业。除了每年参加并支撑家园西区长洲、后山举办的四月八敬老活动、敬老大会等活动外,黄敏涛还发起同乡参加敬老慈善事业。
在年月长河中,后山人仍旧保留着与港澳同乡和海外华裔唇亡齿寒的乡情。
岐水流芳新潮涌
万顶中心螺髻青,人家盘绕住泰平。改革开放以来,后山人敢为人先,经济建造一度腾飞。其间,得益于优秀的地理环境、交通区位和侨民及港澳同乡的支撑,后山社区的商业业态展开迅速,西苑广场电脑城、利高广场和富元彩虹装饰城等大型商业体,一度领习尚之先。
作为先发侨乡,近年来,后山社区迈入城市更新脚步。西区大街城市建造和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后山社区旧改方案,归于中山市最大的旧城连片改造项目——西区马山旧改项目范畴。
作为中山市仅有归入省棚户区改造的项目,2015年,马山片区旧城改造项目正式发动。西区大街城市建造和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估计总出资达150亿元用于二级开发,将以“山水共生,城市客厅”为理念,着力打造商务、休闲于一体的展开空间,再现岐江河边富贵。
但马山旧改项目不是“一拆了之”,而是力求在展开中维护,在维护中展开。西区大街已把马山片区内的前史遗存归入到马山项目的建造方案中,黄健新居、后山大街61号民居、玻璃厂烟囱等将尽或许活化使用,在征拆过程中,全力做好前史文物的围蔽维护,拨出专项资金组织日常管养。
“在土地征收作业中,也有一些港澳同胞及海外侨民对部分居民的签约作业起到了活跃促进作用。”西区大街城市建造和管理局作业人员表明。
2024年,跟着深中通道注册,在“大桥经济”机会下,马山旧改项目将招引更高层次的优质企业前来出资兴业。马山旧改项目,不只改进了包含后山社区等地居民的寓居环境,还推进了区域经济的展开和产业结构的优化晋级,为中山其他旧改以及城中村项目供给了可参阅的名贵经历。
其时,西区大街正全力推进马山片区规划调整、配套设备建造和招商引资作业,力求推进马山项目逐渐落地。马山项目改造完成后,将依托马山、岐江营建主题景区,展开丰厚多样的旅行道路。依据方案,未来这一片区将结合黄健新居、黄氏大宗祠等前史文明元素,创立文明产业展现的全新途径。
再现香山新八景,侨乡后山,正奔赴一个全新的未来。
特写
后山家国情:
在港澳升起首面五星红旗
2024年9月3日,濠江中学隶属横琴校园(下称“横琴校园”)开学。早上,这儿就升起了国旗、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
此时,间隔濠江中学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现已过去了近75年。
1949年10月1日,新我国建立当天,时任澳门濠江中校园长杜岚决然在澳门濠江中学升起了她亲手缝制的五星红旗,也是澳门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同一天,香港中华中校园长黄祖芬,在香港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
两所校园、一片丹心。这双面为新我国所铭记的五星红旗,与远在中山西区大街的后山社区有着割不断的联络。
杜岚与黄祖芬,一个是后山人、澳门濠江中学原校长黄健的妻子,一个是后山文人世家走出来的教育家。
“黄健老校长作为筹办濠江中学的人之一,对濠江中学奉献很大,也为澳门教育界爱国爱澳奠定了根底,‘爱国爱澳,有教无类’的教育主旨,在澳门教育界发挥着重要作用。”澳门濠江中校园长、黄健配偶女婿尤端阳说,“杜岚老校长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时,顶住了很大压力。其时澳葡政府的差人问她为什么要升旗,她说‘咱们新我国建立了,升这面五星红旗是天经地义的’。”
75年来,每当国庆和校庆,濠江中学都会举办盛大的升国旗典礼。
兴荣万事人为首,豪杰熙熙教育来。爱国思维相同贯穿了黄祖芬终身。1949年10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建立时,黄祖芬在香港中华中学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
弦歌不辍门生艳。在香港办学多年,黄祖芬培养了大批爱国进步人士及社会栋梁。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律政司司长梁爱诗等闻名人士,皆为香港中华中学学生。
黄祖芬一向关怀家园的文明教育事业。他曾捐资扩建家园的烟洲小学,又将自己的5000多册私家藏书赠送给中山市图书馆。在中山市图书馆内,还特设黄祖芬藏书室保藏留念。
爱国教育的种子,仍留在后山、留在港澳同乡心里。
2000年,尤端阳从岳母杜岚手中接下濠江中校园长的重担,把一向坚持举办的升国旗典礼继续下去。
“后山人在港澳的爱国之举,教育含义很大。他们那个时候冒着生命危险在香港、澳门升起五星红旗,是需求很大勇气的。”尤端阳说,“他们深知只要祖国强壮了,海内外的我国人才能把腰杆挺起来。”
声响
广东华裔前史学会会长、暨南大学华裔华人研究院研究员张应龙:
掌握“大桥年代”招引更多年青华裔立异创业
马山片区旧城更新过程中,港澳同乡为项目顺利展开发挥了活跃作用。广东华裔前史学会会长、暨南大学华裔华人研究院研究员张应龙以为,侨乡后山社区的未来建造方向,首要是做好两篇文章:
一方面要进一步承继和宏扬优秀的华裔文明,用好黄家祖屋、黄健新居等前史文明元素,把后山片区深沉的前史文明尤其是在教育范畴的人文资源充沛维护、发掘和发扬出去;另一方面要使用深中通道建成通车等前史性机会,加强海内外联络的枢纽,为更多海外侨民参加粤港澳大湾区建造、中山现代化建造穿针引线,招引更多海外年青一代华裔华人来后山创业展开。
“现在,深中通道现已通车,为中山经济高质量展开带来新机会,也进一步拓宽了中山对外沟通途径,其间华裔华人、港澳同乡是参加粤港澳大湾区建造的重要力气。”张应龙表明,“其时,后山社区正在加快焕新,咱们对后山与未来新一代海外侨民与侨商的联络继续加深,充溢等待。”
脚印
后山社区共有港澳同乡1200多人,海外侨民约300多人,首要散布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苑世敏 罗丽娟 通讯员 董菁菁
策划:张培发 统筹:罗丽娟
来历: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