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丨永春达埔:一乡三侨领 美名四海扬

liukang20246小时前正能量吃瓜666
《福建日报》2024年11月22日07版
悠悠桃溪流,深深侨乡情。
11月26日—27日,永春县第十三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暨永春侨联树立七十五周年庆典活动将举办,到时600多位海内外永春侨亲将相聚桃溪之畔,共商展开大计。
永春县是闻名侨乡,现有华裔华人120多万人,散布在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作为全国最早树立的县级侨联安排,永春县侨联历经75年的年月洗礼。长时间以来,广阔永春侨亲薪火相传、报答桑梓,为家园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展开作出了重要奉献。
达埔镇作为永春县的重要侨乡之一,至今仍流传着“一乡三侨领”的美谈。1956年10月12日,在中华全国归侨联合会树立大会上,永春县达埔镇的越南归侨颜子俊、印尼归侨尤扬祖、新加坡归侨李铁民3人一起中选为全国侨联榜首届副主席,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热接见。一个城镇一起呈现3位全国侨联副主席,这在全国来说绝无仅有。
晋·葛洪《抱朴子·录用》有言:“异曲同工;其致一也。”回望尤扬祖、颜子俊、李铁民的斗争之路,虽不尽相同,但他们终究都成了闻名侨领。秋冬时节,记者走进侨乡达埔,寻找三侨领的脚印,看望他们留下的名贵财富。
远渡重洋艰苦创业
永春的商贸文明前史悠久,自古以来就以茶叶、陶瓷等产品闻名于世,有着“无永不开市”的传说。在勤勉、坚韧和勇于开拓的精力感染下,历代永春人锐意进取,为经济社会的展开注入无限生机。
地处永春县中南部的达埔,背倚蓬壶山,面环桃溪流,山环水抱、地灵人杰,三侨领便是其间的俊彦。
走进达埔镇达中村颜子俊新居,红墙黑瓦的闽南风格院落在阳光映照下显得分外亲热。这儿现在被改形成李铁民、颜子俊、尤扬祖留念馆,以图文并茂的方法展示三侨领的故事。
李铁民(前排左一)、颜子俊(前排左二)、尤扬祖(前排左三)一起中选全国侨联副主席时的合影。(材料图片)
“颜子俊是达埔达中村人,李铁民是与达中相连的岩峰村人,尤扬祖家相距他们有5公里左右,在蓬莱村。”本年65岁的达埔镇侨联主席潘儒健向记者介绍说,这三人都出生在19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那是永春人“下南洋”的高峰期。
颜子俊(1887—1959年),名福黎,字篆祜,号子俊,达埔达中村下荇旮旯人。他是永春华裔建议捐巨款援助抗日的榜首人,周恩来总理曾称他为“革新老前辈”。早年因家境清贫,颜子俊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赴越南学习经商。
“由于爷爷的诚笃运营,诺言日增,积储稍厚。后来,他独资在西堤兴办启华英布庄,几乎是心想事成,生意兴隆,店肆由一间展开到数间甚至整条街。”颜子俊的孙子颜禧墨回想说。在《永春人海外拓殖志》中,有这么一段记载:“越南商业方面,永春专营布疋,清末由达埔之颜子俊等开其先。”除继续运营布店,颜子俊还进一步拓宽染坊、陶瓷业、戏院和书报社等实业,并回到国内出资。颜子俊迎来了从事商业、出资工业的黄金时期,财力逐步雄厚。
尤扬祖(1892—1982年),达埔蓬莱村人。尤扬祖出生在一个清贫的农家,早年失怙,家境窘迫,只读了3年私塾便停学,13岁开端参加运营活计。1915年,他到苏智贞在印度尼西亚马鲁古省首府安汶市的同德公司当店员。
尤扬祖作业勤勉诚笃,很快升任同德公司分店司理。1920年,他赴印度尼西亚南苏拉威西省首府望加锡,担任裕德公司副经理。1921年,他开端自行创业,在印度尼西亚北苏拉威西省首府万鸦佬开设协丰公司,首要运营进出口贸易。他极具经商天分,加上诚笃守信,生意逐步展开起来,数年后成为当地运营特产出口榜首大户,还兼营椰园,财富日增。
李铁民(1898—1956年),本名鍢,字原周,达埔岩峰村人。李铁民6岁入私塾,熟读蒙学经典。12岁时停学进入父亲开设的商铺学做文书和财会,一起坚持自学,能诗会文,并萌宣布神往民主、钦佩革新的前进思维。1915年,他随父亲到新加坡,在父亲的南春公司任职,并隐秘参加孙中山安排的中华革新党。1919年开端在侨办校园兼课,教授国文。后进入新闻界,曾担任过多个报纸的主编和督印人,包含《叻报》《民众报》和《南洋商报》等。
报答祖国“兼济全国”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全国。”这句话在三侨领身上表现得酣畅淋漓。
在商业和作业上取得成功后,三侨领将目光聚集祖国大地,竭尽所能投身爱国作业,为抗战的成功以及新我国树立和建造展开作出重大奉献。
颜子俊活跃投身爱国革新作业,捐赞助饷援助革新。他曾担任多个重要职务,包含越南华商经济联合会主席、越南华裔抗日救国赈济总会主席、越南中华总商会主席等。“他自己曾一次捐献100万元,支撑东北抗日义勇军。”颜禧墨回想道。1937年全面抗战迸发后,颜子俊招集树立“旅越华裔缩食救助祖国兵灾慈悲会”。1938年10月,颜子俊被推选为南洋华裔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常务委员,掌管越南华裔筹赈作业。
因颜子俊支撑抗日,日寇对其进行威逼利诱,但颜子俊却抗怀物外,其高风亮节令人敬仰。为了避免日本人进行虐待,颜子俊几经曲折于1941年末回来离别多年的达埔老家。颜子俊脱离后,日本驻越总领事当即派人查封他的店肆,多次大抄其家,并拘捕其长子纯赵和女婿卢仲华。
“举凡公益作业都乐而为之。”为了展开家园的教育,1921年颜子俊斥巨资在家园兴办更始小学,这是达埔最早的侨办校园。1942年秋,因抗战之初搬运抵达埔的永春中学(即今永春一中)迁回县城旧址,颜子俊便建议筹办达埔中学即私立达理中学(今永春五中)。1954年秋,永春兴办了华裔子女补习校园(即现在的永春华裔中学),其榜首任声誉董事长便是颜子俊。1931年,家园接连数年鼠疫肆行,颜子俊当即捐资从越南收购药品寄回,并免费发放给家园公民。“当年假如没有他的帮忙,不知道还会死多少人。”达埔镇的许多白叟说起颜子俊,至今仍无不感谢万分。1941年末,颜子俊联合归侨和侨眷投入70多万元资金,安排归侨合作社,先后兴办达理、凤美和洑江三个华裔农场。
颜子俊先后被选为永春县侨联副主席和达埔侨联主席等。1959年2月25日,颜子俊病逝于永春医院,终年72岁。
李铁民以笔为枪,被称为“华裔革新党榜首笔”。他的故事,与爱国侨领陈嘉庚休戚相关。1928年5月3日,震惊中外的“济南惨案”产生,陈嘉庚带领各界同胞建议“新加坡山东惨案筹赈会”,李铁民应邀为大会写了一篇宣言,并应邀担任筹赈会文牍主任。自此之后,李铁民成为陈嘉庚的得力助手。
李铁民终身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便是促成了陈嘉庚的延安之行。2004年头,在中心电视台一套热播的40集电视接连剧《延安颂》中,曾呈现一位永春人的身影,便是李铁民。
1940年3月,陈嘉庚带领“南侨总会”安排的南洋华裔犒劳观察团从新加坡回国,犒劳抗战军民。李铁民为犒劳观察团秘书,并担任陈嘉庚的翻译。犒劳观察团先到重庆,再分三路到前哨犒劳。李铁民随陈嘉庚另经成都到兰州,再到青海,最终折回西安北上延安。“陈嘉庚带来的秘书李铁民对他思维的改动起了相当大的效果。”曾任中共中心联络部副部长、国务院侨办副主任的连接在回想文章中说。
1940年6月1日,李铁民伴随陈嘉庚观赏我国女子大学。上轿车回来时,李铁民头部不小心撞到轿车门顶,流血不止,即被送进延安中心医院住院治疗。正是有了这个缘由,让他们不得不在延安多逗留一周时刻,也让陈嘉庚进一步了解了延安的状况,观念也随之改动。经过对国共两党辖区的拜访,陈嘉庚以为“我国的期望在延安”,判定“惟有住在窑里的毛泽东才有期望解救我国”。
“作业三春花织锦,须眉四顾气吞虹。河山绚丽迎游赏,桑梓昌盛待酌衷。”1956年秋,星马考察团回国观赏,李铁民为此写下一首七律,其爱国爱乡之情栩栩如生。同年11月30日,李铁民因肝癌病发,医治无效,终年58岁。
同饮桃溪流,难忘桃源情。三侨领中,尤扬祖与故乡的联络可以说是最深的。
“我父亲是一个有血性的我国人,他长时间生活在海外,深感没有强壮的祖国作靠山的苦楚。”尤扬祖女儿尤瑞兰说,尤扬祖活跃参加华裔社会活动,展开保护华裔权益的活动。
“咱们的根在我国。”尤扬祖常常对子女说。正由于他的这份“我国心”,1953年,已62岁高龄的他携家人从印尼回到离别39载的达埔老家久居。
“早在1929年,尤扬祖就派其侄尤俊芳回达埔老家兴办五保小学。”族员尤荣良老先生介绍,其时尤扬祖每年都汇来教育经费1300元。永春五中榜首任校长李世山介绍:“在永春五中兴办后的10年间,他为其捐资公民币总计3万多元,资金占校园总出资的三分之二。”1952年11月,他捐出公民币4.7万余元兴办了延清小学,一向到1960年,在延清小学就读的小学生膏火悉数由尤扬祖付出。在尤扬祖的支撑下,1957年春天,永春城北的环翠岗上兴修起永春华裔中学。此外,尤扬祖还赞助兴修福州华裔中学、厦门华裔博物院、北京华裔幼儿园、华裔大学陈嘉庚留念堂,为家园清贫学生供给奖学金等。
航拍尤扬祖捐建的延清小学。 陈小强 摄
“可以说,没有尤扬祖,就没有永春的工农业根底。”潘儒健表明。尤扬祖在家园开发农业、工业,今天闻名遐迩的永春芦柑、永春老醋、永春小水电都倾泻着他的汗水。
为改动家园贫穷的相貌,1953年冬季,尤扬祖带领同乡上猛虎山,在虎背岭搭起人字形草寮,开垦荒地,倾囊独资拓荒芦柑园。
“他不畏酷寒,亲身勘测地势,挑选场址,领着咱们斩棘劈草,在邻近的‘鸡屎坑’种上了芦柑。”尤氏族员尤国业带领记者来到尤扬祖当年兴办的猛虎山农场,指着一片芦柑园介绍。后来,尤扬祖创始“柑橘树上山”的猛虎山柑橘场经历还推行到全国。1954年,尤扬祖和几位归侨集资数万元,在天马山上办起“华裔垦复公司”和果林场,并帮忙兴办“北华裔茶果场”,安顿来自十几个国家的2000多名归侨。由于芦柑的大力展开,永春享有了“我国芦柑之乡”的美誉,成为全国最大的柑橘出产出口基地。
在猛虎山柑橘场鸡屎坑旮旯,记者看到当年栽培的650亩柑橘园内,至今无缺保留着100多亩、217株芦柑老树,这些老树历经70年的风雨,在冬日暖阳下仍然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1954年,尤扬祖嘱托侄孙尤南郡帮忙兴办侨兴酒厂出产老醋,该厂于1956年公私合营,1958年又与其时的酱油厂合并为公营福建省永春酿造厂,所产“永春老醋”展开成为全国四台甫醋之一。
此外,1955年,尤扬祖捐资4万元,并建议其他华裔捐资,建筑有200多张病床的永春县医院院舍,又独资建造其时达埔卫生院的门诊部。1958年,看到永春通用机器厂设备比较粗陋,尤扬祖又捐资20万元港币,特意从香港购进大型机床14台赠送永春通用机械厂,改进了水轮机的出产,为该厂展开成专业的水电设备厂打下坚实的根底。
1982年5月17日,尤扬祖因病在北京溘然长逝,享年90岁。
华裔精力代代传承
斯人已逝,精力永存。
1987年9月18日,泉州华裔前史学会、永春县侨联会在永春侨联联合举办留念颜子俊先生诞辰100周年活动。永春县教育权威李世山先生赋诗表扬道:“立志出乡井,南天扬国魂。高风侨界重,硕望枌榆尊。业遂终身愿,名将万代存。为公寿百岁,仰止诵清芬。”
1995年,为留念三侨领,港胞梁良斗在永春五中捐建科学楼“颜子俊大楼”、图书馆“李铁民大楼”、办公楼“尤扬祖大楼”。
“柑橘成林,开山治圃,为创者谁,实尤扬祖。著绩炎州,输财故乡,爱国爱乡,百年万古。”闻名永春籍诗人梁披云曾写诗这样点评尤扬祖。为赞誉尤扬祖对教育作业的奉献,1985年,福建省公民政府给他追发一枚金质奖章;为赞誉他为永春柑橘栽培业的永存奉献,1987年,永春县委、县政府在猛虎山柑橘场树立“尤扬祖留念亭”,树碑记载其业绩;1992年12月,永春县举办第二届芦柑节,一起隆重举办留念尤扬祖先生诞辰100周年活动。
航拍猛虎山上成片的芦柑树。 陈小强 摄
在永春县石鼓镇卿园村登进堂的泉州侨批馆永春分馆前,记者看到,作为我省首个侨批主题广场,该广场以国际回忆遗产——侨批为主题,精心植入侨批故事、侨批印章、侨批信局、侨批邮路、侨批精力等元素,以雕塑、地雕、墙绘、金属造型等今世艺术形式,将侨批文明展示得酣畅淋漓。“该广场和该馆的建成将促进永春县侨批文明活态传承与华裔文明、闽南文明有机交融,与村庄复兴、文旅工业展开有机结合,与村庄文明传达、大众休闲文娱有机聚合,让观众感悟侨乡华裔精力,引发永春乡愁回忆。”永春县侨联副主席陈珊妹说。
2023年10月28日,闻名侨领尤扬祖三女儿尤庆兰、四子尤志亮等携宗族一行4人返乡谒祖。当他们来到蓬莱村,走过底下流水潺潺的扬祖大桥,歇息在扬祖亭,行走于绿树葱葱的扬祖漫道,最终来到尤扬祖新居金宝楼,很是感动:“没想到家园公民还一向记住我父亲对家园永春的点滴奉献。”
“尤庆兰、尤志亮等尤扬祖子孙看了修缮一新的金宝楼感受很深,他们宗族对祖国很有爱情。”蓬莱村党支部书记尤应愉告知记者,他对尤扬祖子孙说的一句话形象很深,便是他们宗族的家训是不会说闽南话就不能上桌吃饭。
“咱们还在规划建造老醋文明馆、芦柑文明馆等,家园人一向都没忘掉扬祖老先生对家园的奉献。”尤应愉告知记者。
达埔镇党委书记林文永表明,要继续利用好三侨领留下的名贵精力财富,做大做强“侨”的文章。
新时代,侨领精力在传承。
马来西亚籍华裔李深静也是从永春走出去的,他酷爱桑梓、心系家园,累计捐献超越3500万元,支撑深静科技馆、永春二中、永春八中、永春职专、东关桥等许多项目建造,为家园的各项作业倾泻了一生汗水。日前,李深静之子、马来西亚IOI置业集团首席执行官李耀昇向家园永春捐献了1000万元,作为该县的教育基金。本年头,李耀昇携夫人参加了李深静生前捐献1000万元建筑的永春深静科技馆开馆典礼。据不完全统计,李耀昇累计向国内捐献超3亿元,鼎力支撑家园的教育文明各项作业,充沛展示作业有成、回馈社会、回馈家园的名贵精力。
11月27日,由国际永春社团联谊总会永久荣誉会长、菲律宾最大的钢铁批发商之一的郭从愿带头捐献500万元建筑的世永联大厦落成典礼将在永春县举办。1985年至今,郭从愿已累计向家园捐款达2000多万元。以身作则下,郭从愿的儿子郭荣贤也接力回馈家园,成为新一代爱国爱乡的华裔模范。
“新时代,新起点,新征途。咱们将当好‘娘家人’‘贴心人’,一心一意为侨服务,活跃发挥侨联优势,联合海内外同乡,激起归侨侨眷、海外侨胞正能量,以侨架桥,推进家园更好更快更高质量展开。”永春县政协副主席、侨联主席郭赐福表明。
告发/反应
友情链接: